
8部入围作品的内容简介、评委点评、关于作者 请见这里
以下为媒体及非虚构图书奖组委会对入围作家的采访
问《幸福边缘》作者贝蒂娜•巴尔契夫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一个大家共同向往的地方暗藏的多变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
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我们为什么,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海陆之间这片空旷的边界地带所吸引?当我们背向世界,双足陷进沙子的时候,我们在寻找什么?沙滩是如何成为令人神往之处的?作为一个热衷于在沙滩上散步的人,我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有一刻我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
写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想到哪些读者?
所有喜欢大海和沙滩,同时又喜欢阅读的读者。因为他们好奇,喜欢历史。因为他们享受在世界和文学中神游。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与哪些人的相识令您印象深刻?
这本书充满了令人感动的相遇,因为沙滩的历史是由人写成的:布莱顿海滩退休的教授,犹他海滩的美国老兵,希腊莱斯沃斯海滩上的难民女孩。
英文翻译样张:
https://www.new-books-in-german.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Baltschev_Am-Rande_EN-sample.pdf
版权联络:
Berenberg
Beatrice Faßbender, bf@berenberg-verlag.de
问《德俄百年》作者施特凡•克鲁兹贝格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打开这本书的读者将开启一场时空之旅,穿行于革命与动荡,恐怖与暴力,对立与和解交织的德俄百年。这段旅程清楚地表明,恐惧和钦佩,敌意和友好一直深刻影响着德俄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至少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公众辩论几乎被简化为“俄罗斯——理解或不理解”这样简单的讨论模式。这样的讨论只能流于表面。目前局势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多地从德俄关系的历史进程来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了解两国关系中的动机、关键转折、经验、特殊印记和敏感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激起更多对戏剧性事件、政治角力和形势变化的讨论。
写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想到哪些读者?
我希望以一种明了易懂的方式将我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供喜爱历史的公众品读。我对学术的理解一直都是不要只为历史学家的专业圈子而工作。至于我是否达到了这个要求,就由这本书的读者来评判吧。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与哪些人的相识令您印象深刻?
三十多年前,正值苏联经济改革的末期,我还是在莫斯科留学的博士生。我刚到的时候,这个国家叫苏联,回来时已经变成俄罗斯。此后,我就对这个国家,尤其是那里热情真诚的人民再也无法割舍了。他们成了我研究生涯的核心课题——德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近代史中的关系,德俄关系这高低起伏的一百年。回顾这些经历,我心中充满感激,他们是我写这本书的重要动力。
版权联络:
Rowohlt
Gertje Berger-Maaß, gertje.maass@rowohlt.de
问《分拣机器》作者施特凡•茂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这本书讲的是在全球化时代边界变化,边界其实并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了。
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从个人经历来说,柏林墙的倒塌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两个时代的分水岭。由此我想到,国家究竟为什么需要边界呢?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毫不费力地穿越边界,而其他人却必须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呢?
写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想到哪些读者?
那些对政治和社会感兴趣,敢于将目光投向自家花园以外的地方的人们。
对这本书的哪些反馈令您印象深刻?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一位老年德语读者给我写的一封信。他很高兴我以这个此前鲜为人知的地区来探讨国家领土和流动性的问题。
英文样张:
https://www.new-books-in-german.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Sorting-Machines.pdf
版权联络:
C.H.Beck
Susanne Simor, susanne.simor@beck.de
问《讲故事的猴子》作者萨米拉•埃尔•瓦希尔和弗里德曼•卡里希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一部讲故事的历史——从荷马到好莱坞,从莎士比亚到气候危机。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人类是在故事中思考的,而且只能这样思考。所以,我们的整个世界其实是由这些故事支撑起来的。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组织权利和财富,其实都是建构故事并将其层次化的过程。现在正是思考故事的内在生效机制,敌对方的形象和深渊的好时机,也是时候去发现一种能阻止世界崩塌的新的叙述方式了。
写这本书的时候,你们会想到哪些读者?
我们没有去想任何一个具体的人,但我们的父母和朋友们应该会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尽管他们是很容易觉得无聊的人。毕竟我们希望能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讨论这本书。
这本书有没有给你们带来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
萨米拉:我常常想起一件事,曾经有一位女士对我讲起她是怎么跟家人变得生疏的,是由于她父母不愿意谈起自己那段纳粹党员的过往,后来这种交流的缺失逐渐变成了家庭内部压抑的模式。十年之后,她又与父母联系,希望能劝他们读一读这本书。后来,她开始和他们一起梳理家庭故事和这些年来的自我欺骗。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她很高兴父母重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她告诉我,这本书就是让她“行动起来的动因”。
版权联络:
Annemarie Blumenhagen,Ullstein
annemarie.blumenhagen@ullstein.de
或者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 Ltd.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