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地位
图书在社会公众意识中的地位略有下降。在2007年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活动排行中,图书阅读比前一年下降一位,排在第七。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听音乐、看电视、读报纸、餐饮、朋友聚会和开车兜风。而杂志阅读则早在六年前就被图书超越了。数据显示,女性对图书的兴趣仍然比男性大。对图书的兴趣与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之间的联系也很明显。一项针对不同年龄层群体的调查显示,“下一代读者将不再阅读书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居住在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人群对阅读的兴趣差别不大。
德国图书市场经济形势
继2006年增长1.1%之后,2007年图书行业销售额继续增长3.4%,达到接近96亿欧元。传统图书零售贸易在2007年实现销售额增长2.1%。百货商场图书零售贸易则下降了9.1%。图书俱乐部销售额下降1.4%,相较之下2006年下降的0.3%就显得微乎其微。2007年图书邮购贸易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其销售额增长12.5%。然而该增长率主要取决于网络图书邮购贸易的高速发展。据估计,网络图书邮购贸易销售额增长了约21%。 2007年德国出版社的销售额增长2.6%,该数值在2006年为3.5%。
市场结构
截至2008年5月1日,德国图书行业布尔森协会会员数为5986,其中包括1804家出版社和4066家图书发行企业。除布尔森协会的会员统计以外,德国联邦统计局的营业税统计资料也提供了有关图书企业数量的信息。该统计包括了所有年销售额在17500欧元以上的书店和图书出版社。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其数据与布尔森协会有所出入:按照营业税统计标准,2006年德国共有2843家出版社,其中包括黄页出版社和音乐出版社。图书发行企业数量略微下降为5049家(上一年为5123家)。综合图书零售贸易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3.6%,仍然稳居各销售渠道之首,但这一传统专业零售贸易的销售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85年其销售份额达64%,1997年为59.3%,2007年的销售份额比2006年则又下降了0.7%。在2007年按版本形式统计的各图书种类销售份额数据显示,精装本图书中指导类图书销售份额最大,达18.3%;儿童及青少年读物占17.3%,居第二位;第三位的是文艺类图书,占17%。平装本图书销售中文艺类图书以67.8%的份额遥遥领先,其余图书种类的销售份额都是个位数,包括指导类图书(9.5%)。在有声读物销售中份额最大的也是文艺类图书,达42.4%;儿童及青少年读物则是另一个畅销的有声读物种类,销售份额达30.3%。在文艺类图书中,叙事类文学作品在各种版本形式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其在精装本图书销售中占到45.7%,在有声读物中占43.9%,在平装本图书中甚至占到53.8%。犯罪/悬疑类小说也是读者的宠儿,特别是在平装本图书和有声读物中。与叙事性文学作品和犯罪/悬疑类小说相比,文艺类图书中其他类别的图书几乎微不足道。精装本图书中占销售份额较多的还有礼品书(14.9%)和幽默/卡通/漫画/讽刺类图书(9%)。指导类图书中,餐饮主题的图书在精装本销售中占据首位(24.8%),健康类图书(16.5%)和日常生活指导类图书(14.8%)分别占据第二、三位。平装本图书销售中,日常生活指导类图书占到40.5%,占第二位的是健康类(16.4%),第三位是精神修养类图书(16%)。指导类图书的有声读物销售中家务及嗜好主题的图书以31.9%的份额占据首位。非小说类通俗读物里百科词典/检索工具书在精装本图书销售中占29.2%,居于首位;政治/社科/经济类图书占18.7%,居第二位;第三位是历史类图书,占15.5%。
德国图书文献的多样性
德国图书出版社在2007年共出版图书96500种,比去年增长1.9%。文艺类图书(16.3%)和德国文学(11.7%)占2007年初版图书种数四分之一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读物占新版/初版图书种数中占7.9%,旅游/地理类图书则只占3%,还排在宗教类图书(6.3%)或医学、健康类图书(5.4%)之后。 2007年平装本初版图书种数为8423种,同样高于比2006年的7262种。根据2007年的统计,平装本图书种数在所有德国出版社的初版书中的比例为9.8%。平装本图书种数出版中,文艺类图书依然占据主要地位:57.6%的平装本初版书属于文学类图书,其中文艺类图书占46.1%。儿童及青少年读物以8.3%的份额亦占据着重要地位。 2007年出版的所有小说中有27.6%是平装本。而在其上一级分类文学类图书中,2007年初版书平装本的比例达17.3%。
国际贸易交流
2007年翻译本种数从5773种提高到6160种。英语仍然是德译本中居主宰地位的原版语言,其比例达到67.1%。原版语言为法语的德译本比例为9.8%,同去年一样排名第二。所有其他翻译本语种的比例都远远落在后面,其组成结构在过去五年里只有轻微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仍然是斯堪迪纳维亚语种。西班牙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总的来说,通过近几年来的翻译版权的进口情况可以反映出,尽管德国图书行业在一个比较有利的语种环境中发展,但它一直保持对国际性业务的关注,并且很早以前就在其规划中考虑到了全球化的因素。而翻译版权出口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论断。远东地区的经济开放早已被德国图书出版社纳入视线:中文和韩语增经占据翻译版权出口语种中的首席,但在2005年后被波兰语和捷克语所取代。2007年韩语占翻译版权出口语种的第六位,中文则占第九位。按语种划分的话,德国版权输出对象国中波兰和捷克共和国亦位列前茅。2007年向波兰输出版权692份,而2001年只有294份。2008年向捷克共和国输出的版权数为680,前一年则为693份。在十个需求最大的语言区中有波兰语(8.3%)和捷克语(7.8%)两个东欧语种。针对对传统西部贸易伙伴语种英语(6.3%,1994年为10.2%)、法语(6.4%,1994年为8.1%)和意大利语(6.7%,1994年为7.8%)的版权输出从长期来看将有所下降。美国出版社对德国图书版权的引进在前几年中已经降到中等水平,但去年稳定在192份(2.1%)。从图书种类的角度来看,同过去几年一样,德国儿童和青少年读物是国际版权交易中最受欢迎的图书。其在输出版权中的比例达21.5%,而1994年则只有11.9%。2006年大多数儿童图书版权输出至中国。文艺类图书在版权输出中的比例稳定在12.6%。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005年起采用的新的图书分类法,要将之前和之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有些困难。文艺类图书大类下又划分有文学、文娱和诗歌。在新分类体系中非小说类通俗读物大类和专业图书大类下都新添加了各种小类。 2006年的出版物进口总额提高至10亿1千4百万欧元(1.014 Millionen Euro),几乎达到了2004年的水平,比2005年增长4.7%。这一增长源头主要来自期刊杂志进口,而图书进口的情况只有轻微改善。与2005年相比,图书进口国前几位的排名变动不大,英国和美国仍然排第一和第二位,但相差颇远。国际采购销售结构的变化总能造成图书进口国排名的变化。例如爱尔兰。这个过去在出版界微不足道的国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家跨国计算机集团企业将其欧洲总部设立于此并在此出版及销售有关的软硬件手册工具书以后就成为了图书出口大国。这里的交易对象虽然是图书,但并非传统图书贸易的交易对象。自2004年以来该类图书及其版权的进口明显下降。回到排位表,其中排名第十的是波兰,而捷克共和国则名落孙山。 2005年自英国进口图书总额达1亿1千4百万欧元,该数值在2006年降为1亿零6百万欧元。尽管如此,英国仍然以近18%的份额占据进口国排行榜首席。2006年自美国进口的图书同样有所降低,从8千5百万降至7千9百万。中国再次取代意大利成为第三位的对德图书出口大国。由于处于共同的语言区,奥地利和瑞士勿庸置疑地成为德国图书期刊最大的输出国。这一点在2006年没有丝毫变化。在图书进口方面,瑞士再次超前于奥地利。输出到两地的出口总额又再次有所提高。在德国期刊方面奥地利和瑞士依然在进口上独占鳌头:该两国的贸易总额达3亿5千万欧元。这里奥地利则以1亿9千7百万的数额超前于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