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正在逐步建立品牌,而文学出版社却不注意追求品牌——德国Innofact调查公司和书业知名杂志BuchMarkt合作,对1882名购书者作了一项调查,得出了以上结论。
在过去的几年中,德国的出版社是否在购书人群中成功地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也就是说,出版社是否能够不依托个别的书和作者也能保证出版质量?各大小出版社实施的营销策略是否起到了改变其知名度和自身形象的作用?有哪些出版社的系列品牌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风格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却又有哪些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信誉?对于购书人群而言,出版社作为图书传播者又有着何等的重要性?
今年,Innofact调查公司和BuchMarkt杂志进行了第三次合作,继续对出版社的知名度、形象以及德国人的购书习惯做了一项耗资不菲的研究。他们从购书人群中挑选出1882名经常购书的人作为受访者,其年龄段为14岁-64岁,对他们每个人分别做了为时20分钟的采访。在得出的结果中,不仅81家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形象排名一目了然,而且出版社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也令人深思。
在不设选项的出版社知名度调查(“您能即兴说出哪些出版社?”)中,Rowolt出版社和Heyne出版社象前几年一样稳居首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Weltbild出版社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靠前,而其它出版社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机率却是越来越小。
而在设有选项的调查(“您认识名单上的哪些出版社?”)中,知名的出版社就不再是那些追求高品味的出版文学图书的大众出版社了,而是那些较大的出版知识类图书的出版社,如杜登出版社(Duden)、 朗氏出版社(Langenscheidt) 和布洛克豪斯出版社(Brockhaus)。同样,Weltbild出版社和贝塔斯曼出版社(Bertelsmann)被约90%的受访者归入知名出版社一列,这也得益于其在市场上同时进行的图书连锁销售。此外,也有一些小出版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如Siedler出版社和Zsolnay出版社。
在购买文学书的时候,只有10%的购书者会把出版社视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这同前些年的情形十分相象。但是,与此相反,在购买非文学类图书时,55%的购书者会非常重视该书是由哪家出版社出版的;更高的比例出现在购买专业书的时候,60%的购买者非常在意所购专业书的出版社。与去年相比,这组数字在明显增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出版社的营销效应在终端消费者那里几乎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这种结果也不足为怪,因为文学图书在登广告的时候,总是大肆渲染作者和书名,而把出版社本身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但是,非文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的做法就不一样。这些出版社会把他们的营销措施瞄准对购书者判断力的影响。
调查中同时附加了涉及出版社形象的相关问题,即认为哪些出版社在某些方面做的比较突出从而至少能让人对其有个比较具体的印象。被调查者对文学出版社、非文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进行了以下九种形容:
·传统型出版社
·创新型出版社
·受人喜爱的出版社
·独具风格的出版社
·选题良好的出版社
·会做广告宣传的出版社
·讲究信誉的出版社
·性价比合适的出版社
·令人放心的出版社(我信任这个出版社出版的每一本书)
在这种印象打分中, 有46家文学出版社、61家非文学和专业出版社入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出版社一直维持原有的形象状态,与一两年前没有什么差别。
总体而言,购书者对出版社的评价与去年的意见极其相似。然而,调查结果表明,非文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在“出版社风貌”和“信任度”两方面有积极表现,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至少有些出版社已经在购书者中树立起了可信赖的供货商形象。布洛克豪斯出版社(Brockhaus)就赢得了很高的信任度,此外,梯摩出版社 (Thieme)以及Graefe und Unzer出版社也在这方面也有出色表现。
总而言之,对大多数购书者而言,德国当代文豪瓦尔泽(Walser)、曼凯尔(Mankell)或布朗(Brown)的作品会由哪家出版社出版都是无所谓的。但是,人们都越来越认可那些非文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形象,这两个因素对购书与否的决定意义在不断增长。
资料来源 BuchMarkt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