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非虚构图书奖”提名作品(上)
2023-05-19





















德国书业协会旗下的图书文化和阅读推广基金会第三次颁发“非虚构图书奖”。该奖项授予用德语撰写的、为社会性讨论注入活力的优秀非虚构类图书。

2023年,共有来自128家出版社的231本新书(自2022年5月以来出版)参评,其中的31部作品入围了评选,最终8部作品被提名。颁奖典礼将于6月1日在汉堡举行,现场揭晓奖项获得者。

德国非虚构图书奖奖金总额为42500欧元。获奖者将获得25,000欧元,另外七名被提名者每人将获得2,500欧元。



以下为获得提名的作品和作者介绍:


《一座农家院与十一个兄弟姐妹》
正悄然告别农家生活的德国

原书名:Ein Hof und elf Geschwister
作者名:Ewald Frie (艾华德·弗里)
出版社:C.H.Beck
ISBN:978-3-406-79717-0

【内容简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畜牧市场、自给自足和辛勤劳作著称的农耕经济便迅速悄然离场。艾华德·弗里以自己的家族为例,记录下这一影响深远的转折。他借助许多有说服力的场景和例子,仅用寥寥数笔,便展示了父辈的世界如何崩塌,兄弟姐妹如何走上新的生活道路以及全面的社会转型如何在全国铺开。

每月拍卖的种牛,牧场上的猪牛,套着犁的马匹,存放物料的花园——农场在父母、孩子和帮工的经营下欣欣向荣。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家生活似乎更接近中世纪,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快,一切风云突变:虽然紧跟现代化的步伐,但从前家境富裕、受人尊敬的农民却突然成了贫穷和落后的人群,他们的孩子还要为身上的马厩味感到羞愧。天主教通过推广新式工作帮助青年人逃离农耕世界。社会福利国家则在培训和农场转让方面提供支持。到了七十年代,农村的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回想起来,这番变化其实在悄无声息之中便已发生:“天哪,这一切我都经历了,那感觉就像在另一个世纪一样。”

艾华德·弗里采访了自己在1944-1969年出生的十个兄弟姐妹,询问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感受。这本文采斐然的书用简洁而准确的口吻,将那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呈现在读者眼前。

【评委点评】
艰苦的田间劳作、挤牛奶、阉割猪仔、虔诚的信仰和自给自足:一种生活方式就这样悄然消失,以至于人们如今回想起来只能兀自惊叹。现年60岁的历史学教授艾华德·弗里本就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在这本书中,他与自己的兄弟姐妹讨论了共同的未来与故乡,并用深情而朴实的语言还原了一种早已被许多人淡忘的生活方式。他所试图回答的问题有:城市化和教育的普及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在社会变革中收获了什么?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弗里给出的答案却并不简单:这正是这本充满趣味和洞察力的书的优势所在。

【作者简介】
艾华德·弗里现为图宾根大学现代史教授。



《全部时间》
一个关于权利与自由的问题

原书名:Alle_Zeit
作者名:Teresa Bücker (特雷萨·比克尔)
出版社:Ullstein
ISBN:978-3-550-20172-1

【内容简介】
社会公正意味着公平的时间分配。
时间是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它。新的时间文化应当提升公平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凝聚力。作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女记者之一,特雷萨·比克尔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评委点评】
记者特雷萨·比克尔致力于建设一个对所有人都更为公平的社会。如果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减少,那就意味着全职工作者每周最多只需20小时,护理工作能够得到更为公平的分配,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社会关系。实现“关爱民主”不仅是个人的目标,也是全社会的目标,而这必须从家庭中开始做起;工作与家务之间的失衡,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克尔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时间文化和时间政治模型。她的书致力于讨论的不是一个时间现象,而是社会基本问题——这其中也涵盖了当今时代的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议题。

【作者简介】
特雷萨·比克尔生于1984年,是一位关注女权主义、劳动和社会问题的时事评论员。她2019年起担任《南德意志报杂志》专栏作家,此前曾在2014-2019年担任女性主义网络杂志“EDITION F.”主编。她还经常以专家身份受邀参与会议和政治谈话节目。



《道德》
善与恶的诞生

原书名:Moral
作者名:Hanno Sauer (哈诺·绍尔)
出版社:Piper
ISBN:978-3-492-07140-6

【内容简介】
道德从何而来?它在今天如何体现?
现代社会危机重重:普世价值岌岌可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似乎已经被尘封于过去。但表象也具有迷惑性:实际上,能被所有人共享的普遍价值仍然存在。

从五百万年前的人际合作到近年来的道德两极化危机,哈诺·绍尔生将人类的道德故事娓娓道来。此外,他还为我们还原了当今社会道德文法的生物、文化和历史演进过程。
我们以什么作为准绳?
我们想要怎样生活?
我们应当如何相处?
我们从前怎么做,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评委点评】
在当今的社会论争中,越来越多的立场选择以道德作为出发点。这里的人类“道德”究竟指什么?它如何在人类历史上确立一席之地?它有哪些普遍内涵?不同文化之间的道德形式有何不同?绍尔这本全面的道德文化史从人类诞生之初追叙至今,也为最新的道德论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既巧妙又有趣的书,也促使人叩问自己的信念。

【作者简介】
哲学家哈诺·绍尔生于1983年,现在乌特勒支大学讲授伦理学。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并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主讲多场讲座。



《激进普世主义》
超越身份认同

原书名:Radikaler Universalismus
作者名:Omri Boehm(奥马里·伯姆)
出版社:Propyläen
ISBN:978-3-549-10041-7

【内容简介】
普世主义在今天还有救吗?
有,但我们必须回归它的本源:只有真正理解圣经中的先知以及伊曼努尔·康德的人道主义呼吁,我们才能毫不妥协地与不公正行为进行斗争——而且是以激进普世主义而非身份认同的名义。

在《激进普世主义》一书中,奥马里·伯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新的阐释,也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普世主义本质的理解。他的研究以康德及其对犹太先知经常遭到误解的道德一神论的复兴作为基础。这个大胆的构想,以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已经陷入僵局的身份认同之争指明了新的方向。

【评委点评】
“人类共存具有普遍基础”似乎已经成了过时的理念。人们站在对立的话语阵营,相互指责对方夸大自己的局部利益和身份认同构想。奥马里·伯姆邀请人们重新思考普世主义的根本概念,希望以此结束论争。他的书是在提出主张,而不是和稀泥。它带领我们回归约伯、康德、马丁·路德·金等人物,将圣经故事和当今的纷争联系在一起。它邀请我们与当前的讨论保持距离,转而思考利益与感受、手段与目的以及价值与尊严之间的区别。政治哲学在此遭遇现实——令人欣喜的是,对基本原则的切割并未仅被视作妥协和共识。

【作者简介】
奥马里·伯姆生于1979年,现为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系主任。他拥有以色列和德国双重国籍,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研究工作。其专著《康德对斯宾诺莎的批判》2014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为《国土报》、《时代报》和《纽约时报》撰写关于以色列、政治和哲学的文章。


2023“非虚构图书奖”提名作品(下)